名家书写《爱莲说》赏析

作者 张超 来源 本站 浏览 发布时间 17/09/26

名家书写《爱莲说》赏析

文/肖立宏

      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深入挖掘和阐发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再利用,更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精神滋养、力量支撑。
      周敦颐(1017年-1073年),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因定居庐山时,为纪念家乡而给住所旁的一条溪水命名为濂溪,并给自己的书屋命名为濂溪书堂,并终老于庐山濂溪,所以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先生博学力行,闻道甚早,主张重德治、立人极、倡正气、讲官德,一生光明磊落,廉洁奉公,如光风霁月。曾任江南东道南康军刑狱。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等哲学、文学名作,其学术思想“上承孔孟,下启程朱”,是南宋以后历代王朝治国、百姓持家、君子修身的典章。其学说完善了儒学思想,捍卫了本土文化的正统地位,使中华民族以伦理代宗教的文化形态最终得以确立。因此,他被尊为“孔孟后一人”、文学家、哲学家,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道学宗师”。对周敦颐的濂溪学,清代大学问家王闿运曾作对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周敦颐的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乃至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今年是周敦颐先生诞辰1000周年,特请著名书法家朱建南先生书写《爱莲说》,一是纪念理学鼻祖周敦颐。二是以“莲”文化为主题论道,弘扬周敦颐廉政思想。三是名家书写《爱莲说》,娱教于文、娱教于乐、娱教于艺,以加强和促进廉政建设。


《爱莲说》原文及译文
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特点:文章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衬托,用菊正面衬托,用牡丹反面衬托。 



      朱建南,1945年出生,长沙市人。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直书画家协会会员、《景天艺术》编委、景天名家书画院书法家。
      朱先生经过数十年苦练,能很好地书写篆书、隶书、楷书、女书四种书法,且都有属于他自已的特色,是一位从民间走出的书画名家。主要作品:一是中国戏曲3000多个脸谱绘画长卷。二是百福万寿1000米长卷。三是中国江永女书唐诗300首100米长卷。四是耗时7年书写了百福万寿集巨书,这本书长1.7米,宽0.84米,重200斤,其中不同书写形式的寿字10900个,不同书写形式的福字300,不同书写形式的禄字和喜字各100个。曾于2008年和2017年2次,由湖南省文联等单位主办朱建南大型戏曲脸谱暨个人书法展。
      其书法作品入编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编辑的《2007年湖南书法年鍳》之“书法百家”。其绘画戏剧脸谱和书法作品多次被新华社湖南分社、山东分社、浙江分社、浙江在线、浙江日报、香港大公报、湖南日报、长沙晚报、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湖南工人报、当代商报等及中央新闻CCTV体育频道、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都市频道、长沙新闻频道、长沙政法频道、公共频道、百度、红网中国景天艺术杂志等媒体报道。其多幅作品被国内、外单位和个人收藏。



朱建南书写的《爱莲说》隶书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