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画山河美 为人品格高

作者 全亮 来源 本站 浏览 发布时间 09/01/19

——读高延芳先生和他的山水画

  吕记国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是现代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诗句,作者在抒发个人情怀的同时,把景物与的环境描写发挥到了极致,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的感情,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诗意的最佳境界。

        最近我看高延芳先生的山水画,《漓江雨意》就是在写生基础上,以更加概括和夸张的表现手法,艺术性地再现了漓江山水“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式清新秀丽的神韵。图中描绘的是远远望去,那秀逸劲拔的青山、清澈明丽的湖水,一种高洁舒爽之气扑面而来。画面在布局上巧妙地注入了一种感人的空间意象,将感情自然融化于山水画之中,从而创造出一种前无古人的独特画境。加之那潇洒利落的笔法和浓而不浊的墨色自然地烘托出这青山碧水的明洁意境,正所谓“巧裁桂林千重秀,妙剪漓江一段春”。
  高先生的山水画寓诗意于画中,将中国水墨画的魅力,传统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确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
  高先生是一个勤奋的画家,他始终铭记自己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时周达老师给他的题词“搜尽奇峰打草稿”。几十年来,高先生遍游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奇妙的自然风光。先生对我说:“大自然胸怀广阔,气象万千,面对雄伟的峰峦叠嶂,飞瀑流水,就会被美妙的风景所陶醉,会情不自禁地取出随身携带的纸笔,把眼前的美景画下来,作为山水画的创作素材”。
  特别是先生九上桂林,不断扩展自己视觉形象记忆和刺激,他把大自然中的山山水水完全揉和在自己的艺术之根上。《漓江野渡》画面上近中远三处描绘水气烟花般的翠竹,在芳草凄凄的江边,几只小鸟掠岸而飞,两个身穿蓑衣的渔人摇着竹筏隐隐约约出没在烟雨之中,一幅朴实的田园山水画皆尽展现。著名画家黄独峰观赏此画后,赞扬说:“以优雅温柔的笔触,通过平淡自然的构图,幽娴朦胧的色调,把漓江烟雨画得充满田园诗意了”。
  先生用毛笔蘸料,在吸收料色的宣纸上作画,表现山石云树流泉等各种物象的形态,需要用笔巧妙。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能准确地表现出山水、树石的质感肌理。画面清爽自然,有水墨画的渲染、渗化效果。
  先生作品中的疏密、虚实、动静、藏露,都在构图中体现了出来:画面的疏密,是块面和点线之间的区别。大面积的竹林,会形成紧密的画面。料色的厚重处密集,料色的浅淡就是疏阔的景物。房屋汇聚是密,树林、坡岸为疏。疏密结合,有鲜明的对比效果。
  先生说一件艺术作品的吸引人之处,首先就是动态景物。在山水画中,动态特别容易引人注目。动态既可以用人物、动物显示,也能从流水、云雾中产生, 自然界的山水,即使看一个局部,也会感到很丰富。把自然界的丰富景象表现出来,除了笔墨技巧以外,隐现藏露也是重要的表现方法:“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而以云雾显其高。建筑景物、树林、山峰,都必须有隐现,有藏露。隐约之间,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无论是作为卓有成就的山水画家,作为陶瓷美术设计师,还是作为艺术院校的老师,高先生其画其人都是无愧于时代的,而且堪称为人师表的楷模。湖南省轻工业学校七五届学生这样评价高先生:先生宽厚谦和,平易近人。在教学中,先生对学生们谆谆教导,一丝不苟,无论用笔、用墨还是构图、技巧都毫不保留的一一传授,使学生们不仅从绘画作品中而且从整个的作画过程中去领悟,去思考。他总是教导学生多习各家之长处,从不张扬自家之所能。因此使他的学生可以广益多师,很快的熟悉各家的特点,大大开阔了眼界。高先生还身体力行,坚持带领学生们深入山区写生,在实践中反复体会“师法造化”。
  高先生不但画艺非凡,而且人品更高。他为人性格谦和、朴厚、笃诚,具有一派君子之风,正如漓江山水那样的清澈、明净。借用他人的话“作画山河美,为人品格高”用来形容先生当恰如其分。他的确是“人如其画,画如其人”。

                                     

(刊载于《景天艺术》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