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磨难带来一生从容

作者 全亮 来源 本站 浏览 发布时间 09/01/19

 ——著名书画家侯观环鲜为人知的生活经历

吕记国
 
 
  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备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书画家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时代精神的作品。
  他有着工、农、商、学、兵的经历,他兼带海外关系,他生活历经磨难、曲折经历,他的生活中心理压力实际上是很大的,但小时候哪种苦都吃过,不管什么事情也就觉得不过如此,人就不会虚荣了,心态会比较平常!
  著名书画家侯观环老师做客湖南省景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向我们讲述了他鲜为人知的生活经历。
 
一双木拖鞋伴随了他15年
 
  侯观环老师1942年出生在广东省梅县一个幸福的家庭里,父亲是个归侨商人,母亲出身于书香世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好景不长,5岁那年父母离异,父亲回泰国经商,母亲回到了湘潭老家。他就像一个孤儿自立于农村,八岁就挑水做饭、上山砍柴、放牛割草。他十五岁之前从未穿过鞋袜,一双木拖鞋和一日两餐的稀粥伴随着他的童年,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造就了今天一个天才艺术家。可以这样说“坎坷贫困的生活经历造就了他一生的精神财富,是任何金钱物质所不能替代的。他在农村生活了十五年,十五岁这年他才从广东农村回到了母亲的身边,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农村艰苦独立的童年生活,正是那段艰苦独立的童年生活,在他日后的工作生活中,不断努力进取,追求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始终没有放弃一个信念,就是艰苦劳动能创造一切。
 
海外关系早早结束了一个热血军人的梦
 
  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保家卫国的激情,快要高考的他毅然从军。在部队,他严格要求自己,多次被领导大会表扬。不幸的是,1964年6月,由于当时阶级斗争极左路线,一个雄心壮志在部队各方面都比较出色的培养对象,因为海外关系、家庭出身却被迫提前退伍回家了。当时他们的连长都哭了,他仍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组织的信任,坦然面对,回到了长沙。
 
惊涛骇浪30年水上生活让他更加从容
 
  退伍回到长沙后,经过几个月的待分配的折磨,好不容易被长沙市轮渡公司收留。因为他会游泳,领导就分配他当水手,这可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的工作。不紧要扶老携幼上下船,旅客掉了东西还要尽量去打捞,甚至有人落水或跳水自杀都要勇敢去营救。侯老师就曾经救过落水者,受到了公司的表彰。在轮渡公司,侯老师从水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工作一直做到了湖南省内河航运最高二等船长,实现了他人生的一大跨越。
侯老师讲:人生苦短,现在想来最难忘的仍是自己30多年来在湘江水上的生活。侯老师经历过惊涛骇浪、狂风暴雨、险滩暗礁。这才是身临其境的实践体验。多年以后,不论生活如何变幻、角色几度变更,笑对人生,侯老师依然是那么从容。
 
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进机关当干部
 
  因为家庭的政治原因,侯老师从来没有想过入党当干部。1980年,他在长轮一号任船长。1983年,在没有任何领导找他谈话的情况下,将他的被褥从船上搬到了机关办公室。说节日要值晚班,暂时到机关办公室工作一段时间。第二天,就被叫到工会办公室,工会专干的调用单就放在桌上,工会主席对他说“侯师傅你能做好一个船长,同样也能做好一个工会专干,因为你能写会画,吹拉弹唱样样都行,工会很需要你,希望你安心工作”。工会工作一干就是三年,多次被评为公司工会、城运局工会、市总工会先进个人和积极分子荣誉称号。以后又调到生产安技科任安全专干,后又调到行政科,办公室副主任等工作。1993年侯老师加入市民革,成为一个民主党派人士。同年与市公交总公司合并,借调总公司离退办工作,直到2003年退休。
 
献身艺术不懈奋斗的60年
 
  侯老师在湖南省景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当场挥毫,很从容,很镇定,字写得很好。
  四尺整张“一代风骚”,气势恢宏,浑厚、朴拙,用笔洒脱,有吞云吐雾之势,方、圆兼用,八面出锋,使你不得不驻足观望,不得不赞叹叫绝。
“浩然正气”正象古人云“字如其人”,如果没有军人的铮铮铁骨,没有水上的惊涛骇浪,哪能有这样掷地有声,力透纸背的大字,如枯藤绕树,似山峰突兀,浩然正气跃然纸上,激励你匡正祛邪,积极向上。
  他写的 “艺海景天”,非常苍劲,用笔枯涩变化又有飞白,给你一种越看越愿看,越看越有味的感觉。
  在字形上,从丈二大字到蝇头小楷,无不涉猎;从碑到帖,应有尽有。在书体上,先生楷、草、隶、篆、行皆精,都造诣很深。
  侯老师现为中国名家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湖南省分会永久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南分会永久会员、中国画家协会永久理事、中国文化艺术促进会艺术委员、国家人事部颁发的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会艺术委员。
  在艺术上能有如此成就源自于他60年无论是工、农、商、学、兵任何角色都笔耕不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
  幼年的他有磨难也有对艺术的追求。可以说他生来就继承了艺术的因子,母亲出生在书香世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外婆是大书法家。与生俱来的对艺术的狂热追求使他忘记了自己的苦难。儿时,当时乡里有个叫铁义伯的字写的特别好,一有空他就跑到铁义伯家帮他磨墨、拖纸,看他写字,侯老师悟性很高,回到家里他就用石膏泥在地上和墙上乱写字,到现在,广东梅县侯老师的老家墙壁上还清晰可见他当年的临习。也正是在那种条件下,在那时,他养成了随手写字的习惯,这也为他今天的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侯老师既无专业艺术学习经历,也无名师指教,全凭他平时自学苦练,在遍临古代名碑帖的同时,又专心研读古今书画艺术理论,不断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艰苦奋斗中苦苦探索,在社会实践中悟出前人的艺术精髓并深深的溶化在自己的血液里,取长补短,特别是广泛涉猎名家作品,研究名家个人风格、艺术品位、思想内涵,不断从中吸取营养,超越自己,使作品达到了形神会一、笔力遒劲,自然流畅、酣畅淋漓的豪迈气质。品读他的书画作品,仿佛聆听一段优美的音乐、一曲激奋的畅想曲,一段曲折不挠的历史人生和远离浮躁的快感。
  侯老师很注重“识”,“识”是见识、学识、文化积淀。这从先生的书法可以看出来。从甲骨到现今书法他都有研究,大篆婉通,隶书精密,行书飘逸,草书舒展,楷书严谨,一丝不苟。先生学识渊博,将碑与帖的优点学习与继承。60年的拼搏与积累形成了丰厚的文化内涵。他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学传统、学创新、学古人、学今人,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只有“识”的积淀,才能写出跳动着的、富有生命力的美的艺术作品。
 
德艺双馨先生不断践行着
 
  历代书法名家哪一个不是浩然正气?王羲之当过右将军,人称“王右军”,一身豪爽正气,擅交朋友,才有了兰亭聚会。颜真卿、鲁国公、讨安盟主,大义凛然,跟狂草大师张旭学习书法,创了气势浑厚的“颜体”;“心正笔则正”的柳公权在前人的基础上创了“柳体”;岳飞的《满江红》更是放荡不羁,挥洒自如,气贯长虹;明末清初的傅山更是注重人品,提出了“四宁”“四勿”;如果一个人人品不端也可能写出秀丽的字,但绝不可能写出大气刚正、质美的字,而侯老师品质的内涵及书法线条形成了完美的统一,这就是先生所提倡的“德”,侯老师认为 “德”是做人的标准,没有“德”那什么都不要谈,哪里还有什么艺术?
  2000年为湖南省轻工学校特困生资助学费,其事迹曾在湖南民革报、长沙电视台、当代商报、长沙晚报、广东梅州日报及其他媒体作了专题报道。2003年,协同著名书画家李立、、何满宗、鄢福初、柯桐枝、王孟林等为一个患尿毒症的学生治病筹款献爱心。2003年春节曾在家乡广东梅州市群众艺术馆举行5天的书画义展,义卖个人书画作品所得善款全部捐赠家乡。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赞扬。2006年为梅州市佛塔寺和大觉寺捐赠书画作品68幅,为表感谢,该寺在大雄宝殿立石树碑一座,永久纪念。
  学无止境,艺无止境,艺术的海洋浩瀚无边。人们在艺术的道路上跨过一座座山峰。侯老师也有自己的追求,努力使自己形成多种风格书体的书法家,正象川剧的变脸一样,不能老是一个面孔,这是很难做到的,就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我相信先生经过不懈地努力一定能做到。我衷心地祝愿侯老师在书法艺术的殿堂里发扬光大,我坚信侯老师会摘取书法艺术高境界的明珠。

  从那艺术家特有沧桑的脸上,我们感受到了侯老师历尽坎坷的人生,更感受到了侯老师在世事面前的从容。

 

                                     (刊载于《景天艺术》第10期)